界面張力測定儀的操作需遵循 “準備→校準→樣品處理→測試→記錄→收尾" 的邏輯流程,核心是確保儀器精準和樣品狀態穩定。
1. 操作前準備
檢查儀器外觀,確認主機、升降臺、傳感器等部件無損壞,連接線路(電源、數據線)牢固。
準備待測試樣品,確保樣品無雜質、無氣泡(液體樣品需提前靜置除氣,固體樣品需清潔表面)。
調節實驗室環境,保持溫度在 20-25℃、濕度在 40%-60%,避免氣流和振動影響測試。
2. 儀器校準
打開儀器電源,進入操作界面,選擇 “校準模式"。
進行零點校準:將測試環(或探頭)懸空,確保無任何接觸,點擊 “調零" 按鈕,等待儀器自動校準至零點。
用標準物質驗證:將已知界面張力值的標準液(如去離子水,25℃時約 72mN/m)倒入樣品皿,放入測試環,記錄儀器顯示值,與標準值對比,誤差超范圍需重新校準。
3. 樣品測試
將處理好的樣品倒入干凈的樣品皿,放置在儀器升降臺上,調整樣品皿位置,使測試環對準樣品中心。
啟動測試程序,緩慢升高升降臺,讓樣品表面與測試環充分接觸(避免過快導致樣品飛濺)。
接觸穩定后,儀器自動緩慢下降升降臺,測試環會拉起樣品形成液膜,直至液膜破裂,儀器瞬間記錄此時的界面張力數值。
同一樣品建議重復測試 3 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減少偶然誤差。
4. 數據記錄與收尾
測試完成后,在儀器界面或配套軟件中導出數據,記錄數值、測試溫度、樣品名稱、測試時間等關鍵信息。
關閉儀器電源,拆卸測試環,用無水乙醇或專用清潔劑清洗樣品皿和測試環,晾干后妥善存放。
整理實驗臺面,清理殘留樣品,確保儀器周圍無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