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油空氣釋放值測定儀的技術原理是模擬實際工況下油品排空氣的過程,測試標準則為結果的準確性和通用性提供了統一依據。
一、技術原理
技術原理可拆解為 “空氣混入→停止通氣→計時判斷" 三個核心步驟,最終通過時間量化油品的空氣釋放能力。
空氣混入:儀器向恒溫后的油樣中,以特定壓力(通常 19.6kPa)通入壓縮空氣??諝饨洈U散器分散成微小氣泡,模擬潤滑油在設備中因攪動、壓力變化產生的空氣混入狀態。
停止通氣:持續通氣一段時間(一般 7 分鐘),確保油樣中氣泡分布均勻后,停止通氣,同時啟動計時器。
計時判斷:通過密度傳感器或光電裝置,實時監測油樣中氣泡的消散情況。當氣泡體積減少至初始混入量的 0.2% 時,計時器自動停止,此時記錄的時間即為 “空氣釋放值",單位為分鐘。時間越短,代表油品分離空氣的能力越強。
二、測試標準
測試標準分為國內和國際兩大類,核心原理一致,但部分參數和適用場景略有差異,可滿足不同行業的合規需求。
國內標準:SH/T 0308《潤滑油空氣釋放值測定法》
核心參數:規定測試溫度為 25℃、50℃或 75℃(根據油品類型選擇,如液壓油常用 50℃),空氣壓力 19.6kPa,控溫精度需達到 ±1℃。
適用范圍:主要用于國內潤滑油生產、檢測及設備維護場景,是電力、化工等行業的常用執行標準。
國際標準
ASTM D3427: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與 SH/T 0308 技術等效,溫度范圍可擴展至更高區間,部分儀器會以此為基礎優化控溫精度(如 ±0.5℃)。
ISO 9120: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參數與 ASTM D3427 接近,更側重全球范圍內的測試結果互認,適用于進出口油品檢測或跨國企業的質量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