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切中了發動機油低溫性能檢測的核心,全自動發動機油邊界泵送溫度測定儀的工作原理,本質是模擬發動機低溫啟動時的機油泵送環境,通過逐步降溫與壓力驅動,找到機油無法正常流動的臨界溫度。
該儀器的工作流程主要分為四個核心步驟,全程由程序自動控制,無需人工干預。
1. 樣品準備與低溫預處理
將待測試的發動機油樣品注入專用的樣品管中,并確保樣品管內無氣泡,避免影響檢測精度。
儀器的低溫恒溫單元啟動,將樣品管及內部機油冷卻至預設的初始低溫(通常遠低于預期邊界溫度),并保持恒溫一段時間,讓機油溫度均勻穩定。
2. 模擬泵送過程(壓力驅動)
恒溫完成后,儀器的液壓驅動系統開始工作。它會推動一個精密活塞,對樣品管內的機油施加恒定壓力(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壓力值)。
活塞以設定的速度(如 10mm/min)向前移動,嘗試將機油從樣品管的一端壓送至另一端,這個過程模擬了發動機機油泵的工作狀態。
3. 邊界溫度判定
儀器通過位移傳感器實時監測活塞的移動距離。如果活塞能在規定時間內推動機油完成預設行程(如 50mm),說明此時溫度下機油仍可正常泵送。
若活塞無法完成預設行程,或移動速度遠低于標準,系統會判定當前溫度已低于機油的邊界泵送溫度,隨即記錄該溫度值。
部分儀器會采用 “逐步降溫法",即從較高溫度開始,每完成一次有效泵送就降低一定溫度,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找到臨界溫度。
4. 數據記錄與結果輸出
整個測試過程中,溫度、壓力、活塞位移等數據會被數據采集系統實時記錄。
測試結束后,儀器自動分析數據,將判定出的 “邊界泵送溫度" 作為最終結果,通過顯示屏或打印機輸出,同時存儲原始數據供后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