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運動粘度測定儀的注意事項,能有效保證測量結果準確、儀器壽命延長且規避安全風險。這些注意事項主要圍繞樣品處理、溫度控制、儀器操作、維護保養和安全規范五個核心維度展開。
1. 樣品準備:確保測量基礎誤差小
樣品需純凈,無雜質、灰塵或纖維。若樣品渾濁,必須用合適孔徑的濾膜(通常為 0.45μm)過濾,避免堵塞毛細管。
樣品中不能含有氣泡。取樣后需靜置或超聲脫氣,氣泡會占據體積,導致流經時間測量偏小,最終結果偏低。
樣品量需精準。加入粘度計的樣品體積,需嚴格按照儀器說明書要求,確保液體能浸沒毛細管且符合計時刻線范圍。
2. 溫度控制:精度決定結果準確性
恒溫槽溫度需提前校準。運動粘度對溫度極敏感(如潤滑油,溫度每變化 1℃,粘度偏差可達 5%-10%),需定期用標準溫度計校準恒溫槽,確保溫度精度在 ±0.1℃以內。
保證恒溫穩定時間。樣品和粘度計放入恒溫槽后,需等待足夠長的時間(通常為 15-30 分鐘),確保樣品溫度與恒溫槽溫度一致,再開始測量。
避免恒溫槽內溫度波動。測量過程中,不要頻繁開關恒溫槽門,也不要將手或冷物品伸入槽內,防止溫度驟變。
3. 儀器操作:規范步驟減少人為誤差
選擇合適的毛細管粘度計。不同規格的毛細管對應不同的粘度范圍,需根據樣品預估粘度選擇(如低粘度樣品用細管,高粘度樣品用粗管),避免流經時間過短(小于 200 秒)或過長(大于 2000 秒)。
嚴格控制計時起點和終點。當樣品彎月面恰好到達上刻線時開始計時,到達下刻線時停止計時,視線需與刻線保持水平,避免視差誤差。
測量后及時清洗。每次測量完成,需用合適的溶劑(如乙醇、石油醚)反復沖洗毛細管,直至無樣品殘留,最后用干燥空氣或氮氣吹干,防止污染下次樣品。
4. 維護保養:延長儀器使用壽命
定期校準粘度計。毛細管粘度計需每年至少用標準粘度油進行一次校準,確認其常數是否準確,若常數偏差超過 5%,需更換新的粘度計。
維護恒溫槽系統。定期檢查恒溫槽的加熱管、攪拌槳和溫度傳感器,清理槽內雜質或油污,更換老化的循環水管,確保加熱均勻、控溫穩定。
妥善存放儀器。不使用時,需將粘度計放入干燥、防塵的容器中,避免碰撞或摔落;儀器主機需覆蓋防塵罩,置于通風、干燥的環境中。
5. 安全規范:規避操作風險
防止高溫燙傷。恒溫槽工作時溫度較高(通常為 40℃-100℃),操作時需戴隔熱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槽壁或加熱部件。
注意溶劑安全。使用揮發性清洗溶劑時,需在通風櫥內操作,遠離明火或高溫源,防止火災或吸入有害氣體。
保障用電安全。儀器必須接地,避免濕手操作電源開關或插拔插頭,定期檢查電源線是否有破損,防止漏電。